金匮之盟_金匮之盟怎么读

       对于金匮之盟的问题,我有一些经验和见解,同时也了解到一些专业知识。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1.宋太祖赵匡胤在位16年之久,为什么他始终没有将赵德昭立为太子呢?

2.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是怎么回事呢?

3.“烛光斧影”与“金匮之盟”

4.金匮之盟是否真有其事 金匮之盟真实性被后人质疑

5.北宋的"金匮之盟"直接造成了什麽影响,又有什麽意义

6.宋太宗伪造金匮之盟,不是给自己下绊子吗?

金匮之盟_金匮之盟怎么读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16年之久,为什么他始终没有将赵德昭立为太子呢?

       上篇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讲到北宋名相赵普在宦海中的跌宕起伏,他曾经因受贿等一系列问题受到了赵匡胤的冷落,赵光义即位之后又重用赵普的政敌卢多逊,对赵普进行了长期的打压。最终,赵普亮出了“杀手锏”,重新夺回相位,并让赵光义对他道歉。这个“杀手锏”就是“金匮之盟”。

       “金匮之盟”有多个版本,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描述的就是其中的“二传说”。在赵匡胤和赵光义的母亲昭宪杜太后临终之时,他曾经问赵匡胤:“汝自知所以得天下乎?”赵匡胤答不上来,杜太后一再追问之下,他才说是因为祖上积德了。杜太后却说:“不然,正由柴氏使幼儿主天下耳。”所以她临终一再叮嘱赵匡胤:“汝万岁后,当以次传之二弟,则汝之子亦获安耳。”意思就是让赵匡胤将来传位给弟弟赵光义,这样赵匡胤的儿子以及赵宋江山才能安全。赵匡胤答应之后,杜太后就让侍奉在身边的宰相赵普将刚刚的誓言书写下来,并“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北宋著名文人王禹偁在《建隆遗事》中记载了“金匮之盟”的另一个版本:有一次杜太后在宫中主持了一场家宴,她的三个儿子:赵匡胤、赵光义、赵廷美以及诸位孙子、孙女都在场。一家人喝得尽兴之时,赵匡胤起身对杜太后说:“臣百年後传位於晋王,令晋王百年後传位於秦王。”晋王指的是赵光义,秦王指的是三弟赵光美。杜太后听说之后非常高兴,她说,后世一定会流传“一妇人生三天子”的佳话,随后她让晋王和秦王向赵匡胤敬酒,表示感谢。

       过了一会,杜太后又对这两个儿子说:“你们大哥出身布衣,常年出生入死才坐上了节度使的位置。现在当皇帝快十年了,仍然南征北战,你们兄弟二人没有经历过他的困难就坐享其成,实在是你们的幸运!所以,你们一定不要辜负他。另外,如果真的传位到了秦王光美那里,然后再传给谁呢?”秦王起身说:“愿立南阳王德昭”。杜太后听说之后大喜,并对天发誓说:“他日各不得渝,渝者罪同大逆,天必殛之。”随后又令赵普将今天的约定书写下来,将它交给晋王赵光义保存。

       虽然“金匮之盟”的真实内容早已丢失,不可考证,但最起码在宋朝史书上始终将这个盟约当成宋太宗赵光义即位的正当理由,这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赵匡胤在位16年期间,始终都没有册立太子,而是将赵光义封为晋王及开封府尹。

       但是既然是早在杜太后在世之时就已经制定了“金匮之盟”,为什么直到赵光义即位六年之后才把这个重要文件公布天下呢?按照“二传说”,盟约制定之时赵光义根本就不再现场,知道这个秘密的,并且在世的便只有赵普一人,它的真实性就很低了。如果“三传说”是真,则整个赵家以及重要的朝廷官员都知道这个盟约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赵廷美、赵德昭以及赵德芳相继离奇身亡,赵廷美又被认定为不是杜太后骨肉,赵光义心中没有愧疚吗?

       不论如何,赵光义最终还是违背了母亲的誓言,没有传位给弟弟赵廷美或者侄子赵德昭,最终他的儿子也一死一疯,百年之后,皇位还是再次回到了赵匡胤一脉。

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是怎么回事呢?

       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皇位由其弟赵光义继承,正史记载是奉太后“金匮遗诏”之命行事。

       昭宪杜太后临终前,曾把儿子们(赵匡胤、赵光义)叫到跟前立下遗言,确定了一个皇位继承的顺序:赵匡胤死后赵光义接任,赵光义死后赵廷美接任,再由赵廷美传位给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或赵德芳。史称“金匮之盟”。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饮酒,共宿宫中;隔日清晨,赵匡胤暴死,享年五十岁。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四月二十五日,葬于永昌陵(今河南郑州巩义)。?[26]?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上尊谥为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关于赵匡胤的死,《湘山野录》有“烛影斧声”的说法大行于世,认为赵匡胤是被意图篡位的赵光义谋杀。

       赵光义为了证明自己即位的合理性,提出了世所未见的“金匮之盟”一说,说赵匡胤生前承诺母亲杜太后,日后将帝位传给光义。

扩展资料:

       “金匮之盟”的由来:

       “金匮”一事首次在朝廷中正式公开是在太宗即位的第六年,即太平兴国六年九月。此次为赵普所献,并为太宗发现和公开的“金匮之约”正为“独传约”,

       即传位于弟赵光义,北宋官方文献中《实录》、《国史》等所记录和承认的“金匮之约” 也只是“独传约”。 此即金匮之盟的由来。

       另一方面,北宋时期的私史稗乘对金匮之盟多有“三传约”的记录,即“太宗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

       百度百科-金匮之盟

       百度百科-赵匡胤

“烛光斧影”与“金匮之盟”

       金匮之盟和斧声烛影是宋太祖赵匡胤传位给弟弟宋太宗赵光义而没有传位给儿子赵德昭或者赵德芳的两种解释,金匮之盟说认为赵光义是正常即位,斧声烛影说认为赵光义是弑兄篡位。

       所有正史或者比较可靠的记载,都侧重于相信金匮之盟,即宋太祖赵匡胤是依照自己与母亲杜太后的约定,临终传位给弟弟赵光义的,目的是防止自己死后宋朝会像后周一样,因为主少国疑而被权臣篡位。

       但是这种说法站不住脚,首先就是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当时已经26岁了,次子赵德芳也已经17岁,都不是幼主了。其次,赵光义即位之后不久,赵匡胤的两个儿子便先后非正常死亡,赵匡胤的宋皇后也遭受了非常不公平的待遇。而这些事情自然与赵光义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很多人据此认为赵光义的皇位不是通过正常途径得来的。

       而斧声烛影一说则是出现在野史之中,这正是对赵德昭、赵德芳、赵廷美、宋皇后等人遭受不公的一种解释。但是这种解释也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最重要的就是这种说法乃是孤证,并且还是传闻,其可靠性不强。

       但是,由于宫闱秘事历来被人津津乐道,并且赵光义的子嗣中也出现了类似于因果报应的情况(比如他的前两个儿子一疯一死,传位到南宋时又绝后),所以?斧声烛影?的流传度要比?金匮之盟?更广一些。

       两年后,至道三年(997),做了21年皇帝的赵光义最终去世,他死后,北宋的帝位,一直在他这一脉传承,但没想到的是,靖康之变后,北宋皇室几乎被金兵掳掠一空,赵光义的子孙几乎被一扫而空。

       在此情况下,宋徽宗的第九子、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仓惶登位,是为宋高宗,在南宋初期的乱世中,宋高宗年仅3岁的亲生儿子赵旉,在苗刘兵变后受到惊吓而死,此后,宋高宗一直没有生育。

       或许是感觉到了一种天意,最终,宋高宗赵构特地从民间,挑选了一名赵匡胤的第七代孙,也就是莫名其妙死去的秦王赵德芳的六代孙赵伯琮(后改名赵眘)进行抚养,并立为太子,这,就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孝宗。

       此后,从宋孝宗开始一直到南宋灭亡,南宋的皇位都是由赵匡胤一系的子孙继承,冥冥之中,历史又反转轮回。

       一切,难道都是天意?

金匮之盟是否真有其事 金匮之盟真实性被后人质疑

       烛光斧影:

        根据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病重,宋皇后派亲信王继恩召次子赵德芳进宫,以便安排后事。宋太祖二弟赵光义早已窥伺帝位,收买王继恩为心腹。

        王继恩奉诏后并未去召太祖的次子赵德芳,而是直接去通知赵光义。光义立即进宫,入宫后不等通报径自进入太祖的寝殿。王继恩回宫,宋皇后既问:“德芳来耶?”王继恩却说:“晋王至矣。”宋皇后见赵光义已到,大吃一惊!知道事有变故,而且已经无法挽回,只得以对皇帝称呼之一的“官家”称呼赵光义,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答道:“共保富贵,勿忧也!”

        有史料记载,赵光义进入宋太祖寝殿后,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以及“柱斧戳地”之声,赵匡胤随后去世。二十一日晨,赵光义就在灵柩前即位,改元太平兴国。这个事件由于没有第三人在场,因此一直以来都有赵光义弑兄登基的传说,但是无法证实,成了千古疑案。

        《宋史·太祖本纪》上只简略的记载:“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

        文莹《续湘山野录》记载,“上御太清阁四望气。……俄而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可能这段传闻在宋代流行很广,因而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虽认为这一传闻“未必然”,但也不得不摘录在书中,留侍他人详考。由于《续湘山野录》中的这段记载,语气隐隐约约,文辞闪闪烁烁,于是便给后人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谜。

        自宋代以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学者探究过这个问题,即宋太祖究竟是怎么死的?

        司马光《涑水纪闻》的记载则极力为宋太宗辩解。据《涑水纪闻》记载,宋太祖驾崩,已是四鼓时分,宋皇后派内侍王继恩召秦王赵德芳入宫,但王继恩却往开封府召赵光义,晋王的亲信左压衙程德玄己在门口等候。赵光义闻后大惊,说“吾当与家人议之。”王继恩劝他赶快行动,以防他人捷足先登,赵光义便与王继恩、程德玄三人于雪地步行进宫。据此,宋太祖死时,太宗当时不在寝殿,不可能“弑兄”。

        一种意见是,宋太宗“弑兄夺位”。持此说的人以《续湘山野录》所载为依据,认为宋太祖是在烛影斧声中突然死去的,而宋太宗当晚又留宿于禁中,次日便在灵柩前即位,实难脱弑兄之嫌。

        蔡东藩《宋史通俗演义》和李逸侯《宋宫十八朝演义》都沿袭了上述说法,并加以渲染,增添了许多宋太宗“弑兄”的细节。另一种意见认为,宋太祖的死与宋太宗无关,持此说的人引用司马光《涑水纪闻》的记载为宋太宗辩解开脱。据《涑水纪闻》记载,宋太祖驾崩后,已是四鼓时分,孝章宋后派人召太祖的四子秦王赵德芳人宫,但使者却径趋开封府召赵光义。赵光义大惊,犹豫不敢前行,经使者催促,才于雪下步行进宫。据此,太祖死时,太宗并不在寝殿,因而不可能“弑兄”。

        毕沅《续资治通鉴》即力主这一说法。还有一种意见,虽没有肯定宋太宗就是弑兄的凶手,但认为他无法开脱抢先夺位的嫌疑。在赵光义即位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系列的反常现象,即据《涑水纪闻》所载,宋后召的是秦王赵德芳,而赵光义却抢先进宫,造成既成事实。宋后女流,见无回天之力,只得向他口呼“官家”了。

        《宋史·太宗本纪》也曾提出一串疑问:太宗即位后,为什么不照嗣统继位次年改元的惯例,急急忙忙将只剩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元年?既然杜太后有“皇位传弟”的遗诏,太宗为何要一再迫害自己的弟弟赵廷美,使他郁郁而死?太宗即位后,太祖的次子武功郡王赵德昭为何自杀?太宗曾加封皇嫂宋后为“开宝皇后”,但她死后,为什么不按皇后的礼仪治丧?上述迹象表明,宋太宗即位是非正常继统,后人怎么会不提出疑义呢?

        近世学术界基本上肯定宋太祖确实死于非命,但有关具体的死因,则又有一些新的说法。一是从医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太祖死于家族遗传的躁狂忧郁症。一说承认太祖与太宗之间有较深的矛盾,但认为“烛影斧声”事件只是一次偶然性的突发事件。其起因是太宗趁太祖熟睡之际,调戏其宠姬花蕊夫人费氏,被太祖发觉而怒斥之。太宗自知无法取得胞兄谅宥,便下了毒手。纵观古今诸说,似乎都论之有据,言之成理,然而有关宋太祖之死,目前仍未找到确凿无疑的材料。

        有专家认为赵光义早有篡位之意,当时开封府尹赵光义不断在帝都内培植党羽,贿赂御史中丞刘温叟、禁军殿前司控鹤指挥使田重进。赵普发现赵光义的亲信刘嶅贿赂冯瓒,事後刘嶅仅是免职。赵普很早就因姚恕、刘嶅事件与赵光义结怨,王禹偁《建隆遗事》道:“太祖将晏崩,方召赵普于寝阁,及赵普欲立太祖之子……其后太宗闻之,故与普有隙。”开宝六年(973年)赵普罢相,出任河阳三城节度使、同平章事,不久赵光义成为开封府尹兼晋王。据吴蔚所著「宋史疑云」里之考证,“烛影斧声”之「斧」不指斧头,而是指“纸镇”。

        金匮之盟:

        太祖之死,蹊跷离奇,但太宗抢在德芳之前登基却是事实。太宗的继位也就留下了许多令人不解的疑团,因此,历来便有太宗毒死太祖之说。太祖本人身体健康,从他生病到死亡,只有短短两三天,可知太祖是猝死的,而光义似乎知道太祖的死期,不然他不会让亲信程德玄在府外等候。

        太祖不明不白地死后,太宗为了显示其即位的合法性,便抛出了其母杜太后遗命的说法,即所谓的“金匮之盟”。杜太后临终之际,召赵普入宫记录遗命,据说当时太祖也在场。杜太后问太祖何以能得天下,太祖说是祖宗和太后的恩德与福荫,太后却说:“你想错了,若非周世宗传位幼子,使得主少国疑,你怎能取得天下?你当吸取教训,他日帝位先传光义,光义再传光美,光美传于德昭,如此,则国有长君,乃是社稷之幸。”太祖泣拜接受教训。杜太后便让赵普将遗命写为誓书,藏于金匮之中。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金匮之盟”的重重迷雾也未能揭开,后人推测是太宗和赵普杜撰出来以掩人耳目的。那么,到底太祖是否有传位光义之意呢?据说太祖每次出征或外出,都让光义留守都城,而对于军国大事光义都参与预谋和决策。

        太祖曾一度想建都洛阳,群臣相谏,太祖不听,光义亲自陈说其中利害,才使得太祖改变主意。光义曾患病,太祖亲自去探望,还亲手为其烧艾草治病,光义若觉疼痛,太祖便在自己身上试验以观药效,手足情深,颇令人感动。太祖还对人说:“光义龙行虎步,出生时有异象,将来必定是太平天子,福德所至,就连我也比不上。”有人便以此推测太祖是准备将皇位传给弟弟光义的。但是,这样的说法难以经得住推敲,无非是后人的臆测而已。

        只是,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如今谁都无法正说,这些,全都只能作为故事来听来说罢了。

北宋的"金匮之盟"直接造成了什麽影响,又有什麽意义

        宋太祖赵匡胤之死,因为斧声烛影而蒙上了层层迷雾。他死后,选择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赵光义的做法,更是让人不能理解。可能有人觉得,因为杜太后的金匮之盟在前,皇位兄终弟及,这是宋太祖跟杜太后的约定,但是,金匮之盟是否真有其事还未可知。因为这个盟约,也是从宋太宗即位之后才产生的,所以不得不让人质疑其真实性。

       

        斧声烛影案让很多人对宋太宗赵光义产生了怀疑,有人认为宋太祖之死跟赵光义脱不了关系,因为他去世的时间实在是太巧了,刚跟赵光义见过面,结果没过多久就一命呜呼了。

        赵匡胤将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他之所以这么做,是遵循了杜太后临终前所定下的金匮之盟。然而,金匮之盟是不是真的,现在也出现了一些质疑,毕竟这个东西是赵光义即位后大家猜知道的,谁能够保证,所谓的金匮之盟,不是宋太宗赵光义为了能够让自己的皇位更有说服力,而编纂出来的呢?

       

        金匮之盟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赵匡胤登基后的第二年,杜太后重病垂危,她私下叫来赵匡胤,跟他语重心长的说了这样一番话。她告诉赵匡胤,周室的倾覆就是前车之鉴,正因为周室国君年幼,所以才使得社稷不保。随后她叮嘱赵匡胤,将来一定要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如此一来,才能够保大宋江山无恙。

       

        不仅如此,杜太后还担心将来赵匡胤不遵守约定,所以她又让宰相赵普将她的遗嘱记录下来,并且将其存放于金匮之中。然而,这份金匮之盟是赵光义即位六年后才出现的,虽然很多史料中都有记载过所谓的金匮之盟,可是,却并没有找到这份盟约的原文内容,可见,盟约存在的真实性,尚且存疑。

宋太宗伪造金匮之盟,不是给自己下绊子吗?

       金匮之盟存在与否尚且不论,假设此约存在,那么这对北宋乃至整个宋王朝从太宗及其以后的帝王对外军事建树有着颇深的影响。

       影响主要是对宋朝的军事影响,金匮之盟的订立显露了宋太宗赵光义“阴险狡诈”,他在位期间,虽平削北汉、吴越政权,但在两次与辽国的作战时,均遭受重创。从而也拉开了宋朝与外族作战屡战屡败的历史序幕。间接导致“靖难之耻”。

       意义终宋一朝,虽屡遭外族欺凌,无力固疆。但是重文抑武却使得当时的商业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形成浓厚的商业文化舞台,同时文化、科学、发明创造等得到长足而空前的发展。对现今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有着深远的意义

       以上实属个人愚见,不到之处请楼主赐教

       五代大分裂

       《宋史·杜太后传》记载,建隆二年(公元967年),宋太祖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病重,她将赵匡胤和赵普召到跟前,问赵匡胤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当皇帝吗,赵匡胤答不上来。杜太后说:“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于是她遗嘱赵匡胤死后应该传位给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如此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赵匡胤答应之后,杜太后命赵普将赵匡胤的承诺书写下来,并且藏于金匮,是为“金匮之盟”。

       是真是假?

       赵普画像

       虽然已经没有确凿的证据,但历史上大多数人都怀疑宋太宗赵光义的皇位来路不正,国史君(国史通论)在之前文章中也曾经阐述过“斧声烛影”、宋皇后雪夜召赵德芳等事件的经过。而宋太宗即位之后,赵德昭、赵德芳、赵廷美等人纷纷离奇去世,后来赵光义又否认赵廷美是自己的弟弟,更是让赵光义即位事件饱受诟病。那么,金匮之盟会不会也是他伪造的呢?

       两个版本

       宋太宗赵光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金匮之盟”的两个版本:其一、独传说。《宋史·魏王廷美传》中说到:“昭宪太后不豫,命太祖传位太宗”,意思是杜太后临终时仅仅遗命赵匡胤以后把皇位传给赵光义。其二、三传说。同样是在《魏王廷美传》中,还有这样的记载:““或谓昭宪及太祖本意,盖欲太宗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意思就是赵宋前几任皇帝的皇位传承顺序应该是“赵匡胤-赵光义-赵廷美-赵德昭”,先从他们兄弟三人中传承,然后再传给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

       公布天下

       北宋地图

       “金匮之盟”公布的时间很巧,那时候赵普正在失宠,而赵光义也已经在位六年多。如果《杜太后传》中记载属实的话,那赵光义在“金匮之盟”签订之时并不在场,他根本就不知道有这回事。正在全国都对他的皇位合法性产生怀疑、赵普逐渐失宠的时候,赵普拿出了“金匮之盟”,他们君臣二人的关系也逐渐改善。由此,有人认为这是赵普最后的杀手锏,他用太后、太祖的约定给全天下一个解释:当今皇上的皇位,是太后和太祖钦定的!

       篡改原版?

       宋陵

       说到这里,诸君可能觉得“金匮之盟”绝对是假的,是赵普为了讨好赵光义而伪造的。但事实恰好相反,“金匮之盟”对赵光义有弊无利!第一、赵光义当时已经在位六年多,他没必要再像别人解释自己的皇位是怎么来的,只需要保证皇位在自己家传承就行了。第二、这个约定中提到了赵光义将来需要传位给弟弟赵廷美,然后在传给赵德昭,这不是给自己下绊子吗?他怎么可能舍弃儿子,传位给弟弟和侄子呢?

       宋真宗赵恒

       所以,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金匮之盟”应该确实是存在的,并且是“三传说”,杜太后和赵匡胤的意思就是皇位先在自己兄弟之间传承,然后再传给儿子赵德昭,而赵光义即位之后将这个盟约篡改,成了“独传”——皇位到了我这里,就应该在我家传下去了!为了杜绝隐患,赵德昭、赵德芳、赵廷美先后死于非命。

       好了,今天关于“金匮之盟”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金匮之盟”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